400-811-0610

首页>资讯动态>行业报道>民生智库 | 智慧园林的管理“智慧”

民生智库 | 智慧园林的管理“智慧”

发布时间: 2021-09-10 18:57:45 | 信息来源:江苏久智环境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浏览次数:450

“美丽中国”是十八大提出的国策,“美丽中国”也是人们追求的理想之一。智慧园林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也是“美丽中国”的主要组成以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的关键环节。而生态文明,则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民生智库通过探讨智慧园林如何更好地实现拟人化,如何更好地管理园林,实现园林的智慧化管理等问题,梳理出了智慧园林需建立的五个体系,以及三个着手点。

 

一、什么是“智慧园林

“智慧园林”,从字面上分解不难看出,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智慧,另一部分则是园林。智慧表示一种行为特征,而园林则代表一个管理对象,即对园林进行智慧化管理,从而满足人类向往良好生态环境的美好需求。

 

人类是目前生物社会中最充满智慧的生物,而智慧则体现在模拟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人类通过五官感知世界,包括:嗅觉、味觉、听觉、触觉、视觉。五官就好比一套极为精密、复杂、敏锐的感知系统对万物进行感知,正像“物联网”下的各类信息采集系统,把各类信息全部采集进入类似人类大脑一样的中央处理系统。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知识库或知识体系,对万物进行识别与认知,对其进行自主的定义、分类分级,分门别类的建立起相应的认知体系。紧接着就是根据万物不同的特点及特性,建立起相对完备的定量或定性的判别机制,判别其好坏程度、判别其优劣等级。此外,则是相对与自身进行相应的匹配和归属,同时对于认为对自身好的进行亲近,对自身坏的进行排斥,进而产生相应的行为如:认同、点赞和远离或行为干预等。人类这种识别和认知的过程同样也可称之为系统,即“自然信息处理系统”。

 

所有的信息智能终端,其实就是一整套拟人化的信息系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趋势就是向人类行为的不断趋近,包括感知、认知、思想能力、语言能力、行为能力等。如上图,人类借助网络及信息技术在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弥补自身的短板,即计算机系统独有的优势特性,大存储和强处理。而信息技术的载体计算机,也在不断地学习人类的各种能力特性,不断的努力像人类的优势特性靠近,在借助自身的存储和处理优势,不断的优化和放大人类所独有的特性即智慧。尽管目前是由人驱动的进行,但随着信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不太遥远的未来,极有可能实现对知识自主的学习和迭代。

 

二、智慧园林需建立的五个体系

目前的智慧只是机器拟人的初级阶段,即人工智能,通过人驱动设备实现设备的智慧化演进,其发展方向基于两个层面,即硬件和软件。硬件向人体结构不断接近,包括功能、性能等,而软件则向人类大脑的功能不断贴合,学习和集成人类的思想乃至灵魂深处的感觉。同时网络好比人类的神经系统,通过信息共享,把消息和数据传输到相应的地方。

 

如何更好地实现拟人化,需要建立以下的体系或系统:

 

1、建立强大的信息感知体系

目前的信息感知,主要借助传感设备对信息进行感知和采集,通过传感器、视频监控和“物联网”设备等,结合人工智能,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识别和管理。感知的内容包括信号、图像、语音以及视频等。在感知识别层面,更好的对信息和数据进行初步的分类和相应的治理。

 

未来的方向则是感知一切可能感知的信息,采集一切能采集的数据,让一切对于计算机而言都变得更为显性化,能让其像人类一样拥有五官。

 

2、建立完备的监测和留痕体系

监测能够监测的内容,通过大数据存储和相关技术,对信息实现分类可视化操作,尽可能的从不同维度,不同角度,让数据更为显性化。同时对信息和数据不断的留痕,为下一步建立认知体系服务。

 

3、建立完备的识别和认知体系

通过监测体系所提供的历史数据、实时数据等,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识别,并建立起丰富权威的知识库,通过智能算法,对信息和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处理和剖析,在优化知识库的同时更好的形成更为精准和有效的算法,为更为全面的认知打下坚实的基础。

 

4、具备拟人的行为体系

通过对于人类行为的模仿,具备了人类的基本特性。除了感知外还有移动的特性,喜怒哀乐的特征,以及防御和自我保护等能力。特别是对于异常信息的识别、预警和告警变得尤为重要。

 

5、建立有效的自适应体系

自适应就是在处理和分析过程中,根据处理数据的数据特征自动调整处理方法、处理顺序、处理参数、边界条件或约束条件,使其与所处理数据的统计分布特征、结构特征相适应,以取得最佳的处理效果和结果。

借助对于人类特征的模仿和效仿,能够更好的为人类服务。智慧园林则是希望通过对园林管理的不断优化和迭代,进而能更好的管理园林,给人类和万物提供一个依据和促进发展的生态环境。

 

三、智慧园林的三个着手点

如何能更好地管理园林,实现园林的智慧化管理,则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更好实现拟人化操作,进而提升园林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信息感知和采集系统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是人类在适应外部环境以及在感知外部环境而做出协调时与外部环境交换内容的总称。信息感知和采集是一场新革命,是让信息显性化的重要方式。

 

互联网信息采集。主要基于网络信息进行采集,对互联网的相关和有效数据进行收集和采集。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如爬虫技术,针对定制的目标数据源,实时进行信息采集、抽取、挖掘、处理,从而为各种信息服务系统提供数据输入。

 

移动终端信息采集。借助移动终端设备,人为或半自动的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输入。人为的即人工录入系统,半自动的多指智能硬件。

 

传感器采集。传感器技术是IT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数据采集和仪器仪表等众多领域。主要是通过各类传感器去感应信号,同时传输得到智能终端。

 

2、信息处理和分析系统

信息处理是对信息的接收、存储、转化、传送和发布等。信息的接收包括信息的感知、信息的测量、信息的识别、信息的获取以及信息的输入等;信息的存储就是把接收到的信息或转换、传送或发布中间的信息通过存储设备进行缓冲、保存、备份等处理;信息转化就是把信息根据人们的特定需要进行分类、计算、分析、检索、管理和综合等处理;信息的传送把信息通过计算机内部的指令或计算机之间构成的网络从一地传送到另外一地;信息的发布就是把信息通过各种表示形式展示出来。通过对收集来的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

 

信息分析是指以社会用户的特定需求为依托,以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为手段,通过对社会信息的收集、整理、鉴别、评价、分析、综合等系列化的加工过程,形成新的、增值的信息产品,最终为不同层次的科学决策服务的一项具有科研性质的智能活动。

 

目前主流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则是运用分布式存储,依托数据中台的能力,借助云计算、相关处理引擎,对信息进行从数据采集到存储、到传输、到转换再到赋能分析的全流程操作。通过对信息跟踪、比较、联动、共振、相关、预测等分析方法的运用,全方位、立体化的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综合评判。

 

3、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概念深化,在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定规模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辅助管理、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率。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充分发挥了专家系统以知识推理形式解决定性分析问题的特点,又发挥了决策支持系统以模型计算为核心的解决定量分析问题的特点,充分做到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使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得到了一个大的发展。

 

由于Internet的普及,网络环境的决策支持系统将以新的结构形式出现。决策支持系统的决策资源,如数据资源、模型资源、知识资源,将作为共享资源,以服务器的形式在网络上提供并发共享服务,为决策支持系统开辟一条新路。网络环境的决策支持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方向。通过对于大量信息的感知,利用各种数学模型在线、动态化分析从而洞察业务,辅助管理者进行决策,并指导人们进行指令的执行与落实。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智能化的地位获得空前提高,人力资本已超越了物质资本及货币资本而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知识和智慧的认知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于“智慧化”需求也愈发强烈。智慧园林作为智慧城市的有机组成,同时也是人们向往美好绿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的指引下,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动能。

 

智慧的园林即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生态园林相融合,建立智慧园林大数据库。主要是通过园林要素和事件的智能化识别、跟踪、分析和管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分析、处理后,实现智慧园林管理体系的自诊断和自调节。

 

此外,对园林绿化的管理智慧化,也是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中重要指标之一。“智慧园林”的系统架构是对城市园林建设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种参与力量等统筹考虑,理解和分析影响智慧城市建设的各种关系,从全局的视角出发,对园林进行总体的、全面的设计,确定长期的建设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方法,并建立园林发展的保障体系,提高生态效益的发挥,更好的回馈于社会,造福于万民。